鱉溪-公私協力推動歷程
緣起
臺灣早期河川發展與管理偏重治水與利水之水利設施,較少考量整體環境生態。近年河川管理觀念轉為要求提升河川環境品質、資源利用及環境生態之永續發展,以在地為主體,邀請在地民眾參與,共同商討對河川治理之共識與發展願景。
在「恢復河川生命力,推動藍綠縫合」的概念下,九河局開始推動鱉溪流域管理平台,並發展「還地於河、還石於河、還水於河、還魚於河 」四大願景。過程中透過共學、走讀、展覽、環境教育課程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及河川生態復育試驗實踐願景,亦推動在地轉變 。
◤ 流域資料庫新增及管理
轄區內流域資料庫維護、新增及管理,包括現有鱉溪流域管理平台Facebook不公開社團維護管理、雲端資料庫管理,並撰寫相關宣傳及宣導活動之新聞稿。
◤ 籌備辦理流域管理平台
九河局自108年廣邀在地居民、環保團體和學界參與,並成立鱉溪流域管理平台,細分出河川工程、水質水量、生態復育、流域創生4小平台,分別由九河局、農水署花蓮管理處及花蓮縣政府農業處、花蓮林管處、水保局花蓮分局等負責召集。
◤ 地方共學課程辦理
以花蓮溪與秀姑巒溪流域為主,辦理地方共學課程,內容包含河相學、水域生態、溪流導覽、流域創生、河川文化、公民科學家,並設計在地生態環境保育知能結合實作的課程。
◤ 河川生態復育試驗執行
營造延續109年試作之Timolan田區生態復育試驗,包括該區生態池環境維護、高灘地整理、原生水生植物及原生魚類復育等。另延續同年之臨時魚道試作,針對歷次經驗討論不同河段適合之方案,並針對既有魚梯進行維護及調查記錄魚梯運用之魚類狀況。
◤ 試辦早熟稉稻智能生產資料庫建置
協助硬體設備建置及維護、田間管理維護、取樣等作業,並以九河局、農試所及在地農友為主,流域管理平台成員為輔,辦理相關觀摩會。
◤ 社區輔導及協助
邀請在地居民參與凝聚共識之工作坊、護溪隊培力、溪流生態觀察、淨溪等活動。
◤ 學校環境教育解說
協助在地國小河川校訂課程方案合作開發,並以到校解說或結合校慶園遊會、營隊等方式拓展在地居民一起認識鱉溪周圍的生態環境。
◤ 鱉溪日暨河川走讀擺攤
訂定鱉溪日系列活動,並邀請鱉溪流域在地社區與部落居民或專業團隊進行河川與生態導覽及系列活動。另搭配鱉溪周圍大型活動如榖稻秋聲音樂草地市集擺設攤位進行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