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改善空間發展藍圖規劃

首頁 > 服務項目 > 自然生態顧問 > 水環境改善空間發展藍圖規劃

緣起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目標為恢復河川生命力及打造自然親水的永續水環境,透過跨部會協調整合,對齊資源,擴大成效,積極推動治水、淨水、親水一體,結合生態保育、水質改善及人文地景之安全與三生(生活、生產、生態)的永續環境,開創以生態為本、民之所欲的自然親水空間。為避免地方政府推動水環境改善案件缺乏整體性規劃,水利署於110年新增「藍圖規劃及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分項案件設計作業執行」,增訂水環境改善空間發展藍圖規劃相關規定,自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二階段開始,以縣市為單位,請縣市政府就行政區域內之水域範圍,盤點資源及歸納水環境遭遇問題等,規劃研擬縣市之水環境改善整體空間發展藍圖,據以做為後續提報水環境改善案件之上位計畫。

執行內容

協助工程顧問團隊辦理民眾參與蒐集在地意見、辦理平台會議並協助提供前瞻水環境之相關資料。

北區美崙溪吉安溪

美崙溪共學單車走讀


期望透過工作坊使在地居民與關心議題人士對美崙溪全流域有初步瞭解。於各點設置相關議題並安排相關人員進行現況解說,透過踏查工程建設,商討對河川環境改善之目標與發展願景

◤ 國福水文化與生態工作坊


透過訪談記錄美崙溪與部落族人之關係,了解流域內之水文化與生態,及過去河川沿岸植栽種類並探討河川斷流原因。

◤ 南濱隔離水道換家行動


透過魚類移置工項,主辦單位期望降低工程對既有棲息之生物的傷害,並結合民眾參與,讓民眾認識水道內原生魚蝦與外來種生物,以實際行動共同為花蓮溪流生態盡一份心力。

◤ 海岸議題工作坊


透過工作坊初步了解河口課題,討論吉安溪河口與洄瀾灣海岸之文化、生態、工程及海岸退縮議題。


吉安溪小平台會議


平台會議之議程包括吉安溪全流域現況、吉安溪與洄瀾灣流工程對接、溪口攔河堰對環境生態之影響及相關水理規劃細節,共同商討河川治理之共識與發展願景。 

中區(樹湖溪排水)光復溪(大華大全排水)

◤ 樹湖溪藍圖暨逕流分擔工作坊


以逕流分擔與在地滯洪觀念,以河川人文、生態對接河川治理規劃,以及後續工程設計。

◤ 馬太鞍部落耆老會議


於耆老會議說明改善現有水環境空間,凝聚在地共識及蒐集相關建議,以利後續啟動水環境建設。

◤ 馬太鞍部落會議


延伸馬太鞍耆老會議之說明,進一步回應在地想法與意見。

◤ 大華大全排水小平台


第六批次提案,再次凝聚在地意見,除阿美族人外,招集在地業者一同瞭解,聚焦水質污染與後續工程規劃及在地維護說明。

南區螺仔(湖仔排水) 新社海岸

◤ 螺仔溪暨湖仔溪排水工作坊


螺仔溪下游因長年透過人工攔河堰築圳引水灌溉,故呈旱溪狀態。本次走讀共學工作坊,由在地居民帶領關心議題人士了解溪流及區域排水周邊環境及現況問題,並透過後續討論,凝聚河川治理共識、提出發展願景。

◤ 大不岸溪與海岸工作坊


為使藍色網之生物洄游廊道暢通,大不岸溪河口拆壩為新社海岸恢復自然海岸的起點,未來如進一步串連北側小湖船澳,南側新社海堤,可成為花蓮東海岸線中具指標性的海岸及河口改善區域。